美国FDA对约三分之一新药的审批只使用了一个关键临床试验结果。三分之二临床试验的真正周期不超过半年,包括那些终身使用的治疗药物。而且,FDA对绝大多数药物的审批时间不超过10个月,因此FDA并没有成为新药开发的瓶颈。
根据美国的《处方药使用者法案》(PDUFA),优先审评的周期为6个月,标准审评周期为10个月。优先审评认定旨在将整体关注和资源引导到这类药物申请的审评上。优先审评资质认定的标准是:在治疗、诊断或预防严重疾病方面,安全性和有效性上产生显著改善或具有优于现有治疗手段的潜力,更方便或适用于更广泛的人群。
2000年~2014年,共有301个品种获得FDA的优先审评资质,其中2014年获批最多,为37个。
2015年,FDA批准的新药中,有26个药物是经非标准程序审评通过的,其中有24个药物获得优先审评资格。在获得优先审评资质的药物中,新分子实体有18个,新生物药有6个。这些药物,若同时又获得快速通道审评、加速批准、突破性药物资格,那就可谓满载而归了。
在2015年获批的优先审评药物中,有一个特殊药品,那就是Praluent。2015年7月24日,赛诺菲的PSCK9抑制剂Praluent获得FDA优先审评批准。赛诺菲是使用了6750万美元购买优先审评券(priority review voucher,PRV)而获得优先审评资格,从而将批准日期赶超在竞争对手安进公司的Repatha之前。Praluent与Repatha同属PSCK9抑制剂,但Repatha的批准日期为8月27日。由此,Praluent成为美国市场上首个新一代PCSK9抑制剂类降脂药,抢得了市场先机。
揭秘PRV
一直以来,医药领域的竞争都非常激烈,各大药企都使出全力以超越竞争对手使自身产品提前上市,以抢得首发优势。优先审评券无疑能够发挥巨大作用。根据2007年成文的相关法律,优先审评券因开发罕见或被忽视的儿童疾病而从FDA获得。优先审评券旨在促进制药公司开发罕见病和被忽视的疾病,可以由开发商自己使用,也可以卖给另外一家公司,使用者可将FDA审评期缩短至6个月,而通常需要10个月。
对于研究者来说,优先审评券制度无疑是件天大的好事,因为出售PRV获得的收益将大大弥补研发支出,溢出部分还可应用到下一个产品的研发。
而对于购买方来说,PRV将使其产品获得新药优先审评资格,进而缩短审评期限,尽快进入市场。如果应用得当,产品具有重磅潜力,其提前进入市场获得的利润将使其购买PRV的费用黯然失色。
2015年PRV交易火爆
2009年,诺华凭借coartem(复方蒿甲醚)获得第一张PRV。截至目前,FDA共发放了9张优先审评券,其中2015年FDA共发放了5张PRV。
2015年3月10日,美国联合治疗公司(United Therapeutics)因神经母细胞瘤治疗药物Unituxin获FDA批准而获得优先审评券1张,但联合治疗公司之后转手以3.5亿美元卖给了艾伯维,也创下了优先审评券的历史交易天价。
2015年还发生了另外2笔PRV交易:一个是Retrophin凭借罕见病药物Cholbam而获得的优先券卖给了赛诺菲,进账2.45亿美元;另一个是Wellstat Therapertics凭Xuriden获得的优先券,出售给阿斯利康,双方早已发成协议,但至今未公布具体交易价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15年Alexion凭借Strensiq和Kanuma收获了2张优先审评券,Alexion在孤儿药开发模式上尝到甜头。Alexion有一款号称史上最贵的药物Soliris(依库珠单抗),用于治疗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和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综合征,Soliris每年的治疗费用大约为41万美元,这真是令人惊呼的天价。
罕见病药研爆发迹象
2015年批准的孤儿药共有17个,其中包括11个新分子实体,6个新生物制品。适应症主要集中在神经母细胞瘤、黑色素瘤、非小细胞肺癌等罕见肿瘤领域。由于全球肿瘤疾病的高发以及治愈率的相对低概率,未来人类对于抗肿瘤药物的探索依然是主流。
目前,FDA认可6000种罕见病,自从1983年美国国会通过孤儿药法案以来,FDA已经批准约350种孤儿药(包括生物药)用于治疗大约200种罕见病。所以即使是在美国,绝大多数罕见病迄今仍然是无药可治,但这也显示孤儿药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。
欧美各国对孤儿药审批给予诸多优惠政策,鼓励药企研发生产孤儿药。
作为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,美国对孤儿药研发的激励强度是最大的。除了7年市场独占期,还有税费减免等其他一系列优惠政策。
在孤儿药法案的保驾护航下,美国的一些生物技术公司如基因泰克(罗氏收购)、安进和健赞(赛诺菲收购)等专门研发孤儿药的企业,迅速成长起来。近年来,在丙肝药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吉利德也转战罕见病药物市场,还有向来出手阔绰的百健艾迪也投身其中,罕见病药物市场已经显示出爆发的迹象。